時間:2018-11-29 來源:合肥網hfw.cc 作者:hfw.cc 我要糾錯
包公園前身是包河公園,位于合肥老一環南環外,包河區蕪湖路。園區主要由包公祠、包公墓、清風閣、浮莊等景點組成。全園以最權威、最翔實的歷史資料陳列、文物展示和蠟像向世人展現這位生于斯、長于斯、坐鎮開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愛民如子、清正廉明、不畏權貴、執法不阿、鐵面無私的人格魅力。
為紀念包公千年誕辰,在包河公園原有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了包公文化園,簡稱“包公園”,除包公祠、包公墓外,還新建了清風閣、包公紀念館、功德廣場、水面噴泉等。整個風景區莊嚴肅穆,環境優美;湖面波光漣漪,游艇蕩漾;兩岸垂柳婆娑,嘉木蔥蘢,是人們拜謁先賢、觀賞游覽的好去處。
包河公園因為包公祠、包公墓和清風閣而聞名。相傳包河的藕是無絲的,不過,包河由于水污染,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這樣的藕了。包河公園為環城公園中歷史文化景觀的代表,屬于環城公園中重要的一段,面積30.5公頃,其中水面15公頃。其南部地勢基本平坦,北部因拆毀原城而成,故由水濱至環城南路呈坡狀地勢分布。
包公園景區內建有包公祠、包公墓、清風閣、浮莊等景點。包河沿岸綠柳成行、蒲荷萬柄,包河中間碧波蕩漾之中,有一狹長小島,刀上綠樹繁茂成蔭,花木齊爭斗艷,在一片竹樹蔭之中,隱現著一座白墻青瓦、純樸典雅的古式建筑,就是合肥有名的名勝古跡之一的——包孝肅公祠。
包公祠
包公祠位于包河香花墩,其初為城南梵剎,是包公幼年讀書的地方。祠內由正殿、東西兩廂房、廉泉井、流芳亭、回瀾軒、包公故事蠟像館及大片的碧水和園林組成。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,王朝、馬漢、張龍、趙虎侍立兩旁,并置有龍頭、虎頭、狗頭三鍘;祠東六角亭內有一“廉泉”古井,井沿上也布滿一條條深深的凹痕,那是井繩長期磨擦留下的;祠西的“流芳亭”為包公幼年讀書、玩耍處;“回瀾軒”則以“甌塑”的藝術形式,再現了包公真實的一生。
包公墓
包孝肅公墓園是包拯及其夫人、子孫遺骨所葬之地,占地三公頃,國內一座比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園。墓園大小結構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。整個墓園蒼松翠柏、肅穆幽靜。包公墓定位于“文物包公”,主墓為“覆斗型”方墓,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志銘和金絲楠木棺,棺木內斂包拯遺骨。
清風閣
清風閣東連包公墓,西鄰包公祠,占地2.2公頃,其中主體建筑是一高42米,明五暗四共九層仿宋風格的塔式閣樓,從閣頂可俯瞰合肥城市風光及整個包公園的秀麗景色。清風閣定位于“文化包公”,以高水準的壁畫鋪陳和雕刻等藝術表現形式突出戲曲包公的主題。聲像館采用先進的科技和工藝手段,全面生動的詮釋包公文化和包公傳奇故事。閣內以戲臺為載體不定期舉辦各劇種的包公戲曲演出,邀請游客共同參與,增強游覽互動性。
浮莊
浮莊坐落在包河東大島上。因其遠觀如一片柳葉浮于水面之上,又因島上建筑類似古代村莊,故名浮莊。
正門門樓粉墻青瓦,中間鑲一匾額,上有原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手書“浮莊”二字。迎門是一座銅像,系包拯第28代嫡孫、世界船王包玉剛的父親包兆龍立像。島內建筑博采蘇、揚、徽派園林藝術的精華,依水就勢而成,體現了江南園林與徽派建筑的藝術特色。
腳印塘
腳印塘原指包河中小島上的一個池塘,現在這島也被稱做腳印塘。它與包河呈丁字形,攔腰橫臥在包河當中。腳印塘長近20米,寬近8米,頗似巨人留下的一個深深腳印。傳說,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讀書時,常到此地游玩。那時島北并沒有“玉帶橋”,有天,包拯在這里玩得很高興想到對岸去看看,于是,他猛地向前一跳。因為包拯原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,所以這一跳便在小島上留下了一個又深又大的右腳腳印,天長日久形成了一個小塘。所以人們稱它為“腳印塘”。
九獅廣場
九獅廣場位于包公園東北角。馬鞍山路與環城南路之間,長江中路南側,是合肥市景的標志。九只獅子昂首挺立,寓意著欣欣向榮的合肥正敞開胸懷迎接五湖四海的賓朋好友,又象征著合肥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有勇氣、信心吸納天地之精華。
常設旅游活動:1、包公祭祀活動:春節或清明節 2、包公文化節:10月上旬
可乘4、14、27、109、116、117、119等路公交車至大鐘樓站;
乘6、11、144、154、226等路公交車至包公園站;
乘106、137、902等路公交車至九獅苑站。
門票
包公祠:20元/人
包公墓(含清風閣):35元/人
浮 莊:5元/人
聯票
包公園(含包公祠、包公墓、清風閣、浮莊)50元/人